成都市城区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性水平首次得到确认 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日期:2015-03-21 字号:〖 大 中 小〗 按照成都市爱卫办的部署,我中心从2008年启动城区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性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完成褐家鼠对两种抗凝血灭鼠剂的抗性水平的测定。这是全省首次检出家鼠抗性,相关论文已被《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录用。 我中心消杀科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克服生物安全防护、眼底静脉采血等技术困难,组织五城区及温江区疾控中心出动人员500余人次,安放鼠笼4000余笼,捕捉褐家鼠成年健康体400余只,依据中国疾控中心颁布的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分别采用摄食试验和凝血反应试验对杀鼠灵和溴敌隆两种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城区褐家鼠种群对杀鼠灵半数效量(ED50)为0.873( 雄) 和1.439mg / kg( 雌) ,抗性水平在0.578~0. 676之间; 对溴敌隆ED50为1.091( 雄) 和1.296 mg / kg( 雌) ,抗性水平在2. 125~2.321之间;且不同地区之间对两种抗凝血灭鼠剂结果无显著差异。按照国际鼠药抗性委员会( ARRPC) 推荐的敏感褐家鼠基准(抗性因子>1,可视为产生抗性),成都市城区褐家鼠种群对杀鼠灵尚未产生抗药性,对溴敌隆已产生抗药性。成都市城区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性水平首次得到确认。 抗凝血灭鼠剂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类慢性灭鼠剂。科学合理使用抗凝血灭鼠剂是鼠害防制成功的要点。成都市自实施全市统一灭鼠工作以来, 1989年将第一代杀鼠剂杀鼠灵更换为第二代杀鼠剂溴敌隆并使用至今,在杀鼠剂的选择压力下,成都市城区褐家鼠种群对杀鼠灵的抗药性不断缓解,降至较低水平,而对溴敌隆的抗药性不断升高。目前仅北京等少数城市采用凝血反应试验检测抗性水平,我市褐家鼠种群的抗性水平高于北京市2006年检出的的抗性水平(其抗性因子在1. 098~1. 129之间)。据我市监测资料,采用溴敌隆颗粒毒饵灭鼠1990年的现场灭效为97.42%,到2010年,春季灭鼠灭效为50.30%。因此,建议在褐家鼠为优势种的城区使用杀鼠灵类替换溴敌隆实施灭鼠。 我中心还将继续开展其它家栖鼠种(黄胸鼠)的抗性水平监测,为全市的科学灭鼠提供技术支持。
|